2019年4月27日下午,在珠海環藝裝飾設計部開展了《西方現代藝術的魅力為什么能夠歷久彌新?》分享會。
本次分享會,邀請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教授、澳門城市大學兼職教授、研究生學位答辯委員會委員、陸軍裝甲兵學院兼職教授,黃自斌先生進行主講。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-藝術傳播學院唐燦燦博士出席分享會。由珠海環藝裝飾靳越暉總經理主持。
分享會伊始,黃教授提出,如今是一個科技發展飛速,人工智能逐漸成熟的時代。2016年,AlphaGo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,最終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。
當人工智能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時候,人類和機器有和不同,將如何才能不被取代。
以此,引出了今天分享會的主題,西方現代藝術的魅力為什么能夠歷久彌新?
《泰晤士報》曾做過調查,由140萬藝術讀者評選20世紀最偉大的10位藝術家。
黃教授就從中舉例了畢加索、保羅·塞尚、亨利·馬蒂斯、杰克遜·波洛克、安迪·沃霍爾這5位對世界影響深遠的藝術家,并且淺易分析了這5位藝術家的人物特點,作品風格。
杰克遜·波洛克·《秋韻:第30號》·1950
安迪·沃霍爾·《坎貝爾濃湯罐》·1962年
巴勃羅·畢加索·《格爾尼卡》·1937年
最后,黃教授總結到,西方現代藝術能夠持久彌新,是因為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繪畫觀念,繪畫不再是單一的美學設計,而是內心的表達,是由內向外的藝術展現。
最重要的是,作品有傳統的影子,但絕對不受傳統的束縛,甚至不受任何觀念的束縛,它們來自于心靈深處的感覺,或者畫家的夢,而不是眼睛見到的形象,因此,當它們所處的時代消亡,它們的作品卻存在,而且有很久遠的價值。
人工智能、互聯網再發展,依然無法超越人類的心靈、獨特的思想。那我們如何從內心出發,把每個人的優勢、天賦發揮出來,去走過自己的人生旅程呢,依然值得我們深思。
相信珠海環藝裝飾與會將在一步思索,如何從內心出發,用機器無法比擬的心靈、思想,設計打造出一個可以持久彌新,有久遠價值的作品。